副溶血弧菌对文蛤的致病性及其防治

被引:31
作者
沈亚林
于业绍
机构
[1] 东海水产研究所
[2] 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文蛤; 副溶血弧菌; 防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八十年代以来,江苏南部沿海屡次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使文蛤资源量急剧下降,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关于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研究,目前已有几篇报道。郑国兴等[1991]从病文蛤体内分离到溶藻弧菌并证实其致病性。王广和等(1991)研究证实弗尼斯弧菌是引起文蛤大批死亡的病原菌。杨美桂等(1978)报道了1977年引起台湾新竹区养殖丽文蛤大量死亡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但有关文蛤病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Slanetz, 1971.Occurrence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estuarine waters and oysters of New Hampshire. Bartley,C.H.and L. W. Applied Microbiology .
  • [2] 文蛤病原菌(溶藻弧菌)的分离与性状及病文蛤组织的电镜观察
    郑国兴
    李何
    黄宁宇
    于业绍
    杨季芳
    吴友吕
    [J]. 水产学报, 1991, (02) : 85 - 95
  • [3] 1969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from the blue crab, Callincetes (?)apidus, in Chesapeake Bay. Krantz,G. E. et al. 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