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诺普利、氨氯地平和比索洛尔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前列环素与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金振一
李华
崔银泽
沈铁宽
机构
[1] 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吉林省延吉市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药品检验所!吉林省延吉市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一氧化氮; 前列环素; 内皮素; 赖诺普利; 氨氯地平; 比索洛尔;
D O I
10.16439/j.cnki.1673-7245.1999.03.020
中图分类号
R544.1 [高血压];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0),前列环素( P G I2 )与内皮素( E T)水平变化及赖诺普利、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这些物质的影响。 方法:测定20 名正常人、84 名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N O 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 F1α( P G I2 代谢产物)、 E T水平与血压,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46 名患者用赖诺普利治疗,20 名用氨氯地平治疗,18 名用比索洛尔治疗,疗程均为8 周。 结果:患者血浆 N O 和 P G I2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而 E 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这种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衡。赖诺普利组治疗后各期 N O、 P G I2 水平提高, E T水平下降。氨氯地平组治疗后 E T水平下降,但 N O、 P G I2 水平无改变。比索洛尔组治疗后 N O、 P G I2、 E T均无显著改变。 结论:高血压病与血浆 N O、 P G I2 水平呈负相关,而与 E T水平呈正相关,此现象随着病情加重而更显著。赖诺普利组治疗后其疗效与 N O、 P G I2 水平呈正相关,而与 E T水平呈负相关,这可能是 A C E I赖诺普利的降压机理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俞国华 ;
杨尚印 ;
陶晓根 ;
严文魁 ;
柯永胜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8, (04) :243-244
[2]   血花生四烯酸释放及其对高血压病的调节作用 [J].
邹宝明 ;
江时森 ;
李俭春 ;
慈书平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6, (03) :23-25+65
[3]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J].
刘建国 .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1995, (02) :91-93
[4]  
对内皮素生物学效应拮抗作用的研究[J]. 田青,赵东,张继峰,高连茹,刘胜昔,杨军,苏静怡,张肇康,汤健,唐朝枢.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2)
[5]  
一氧化氮的生物医学[M].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钟慈声,孙安阳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