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性细胞因子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

被引:9
作者
杜小兵 [1 ]
李家富 [2 ]
机构
[1] 乐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2]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 阿托伐他汀; 血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和高敏C反应蛋白,并观察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ACS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60例ACS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TC、TG、HDL-C和LDL-C水平。并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亚组:他汀亚组和常规亚组,2亚组均予常规治疗,他汀亚组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3周后对他汀亚组及常规亚组再次采血测定上述指标,比较2亚组药物干预后血清IL-6、TNF-α、INF-γ、sI-CAM-1、hs-CRP的变化以及与血脂变化的相关性。结果:ACS组IL-6、TNF-α、sICAM-1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NF-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亚组与常规亚组比较IL-6、TNF-α、sICAM-1和hs-CRP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他汀亚组IL-6、TNF-α、sICAM-1及hs-CRP的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结论:测定血清IL-6、TNF-α、sICAM-1和hs-CRP水平可了解炎症反应的强度。阿托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症反应作用,此作用可能是稳定易损斑块的早期机制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72 / 5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炎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岳霞 ;
吴华 ;
陈新山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5, (06) :378-380
[2]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几种炎症因子的影响 [J].
朱建华 ;
邱立红 ;
张必祺 ;
孙坚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11) :15-19
[3]   辛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和脂多糖诱导的单核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J].
陈学军 ;
李建军 ;
夏泠 ;
王晶 ;
李庚山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3, (02) :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