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治理转型:内源性扶贫——以滇西北波多罗村为例

被引:44
作者
覃志敏
机构
[1]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少数民族; 贫困治理转型; 内源性扶贫; 生计多样化;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151118.002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受自然、历史、地理等综合影响,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因素复杂。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处于物质、人力、社会资本贫困叠加、负向影响的困境之中,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对扶贫对象进行贫困干预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要以精细化的社区能力建设来不断增强扶贫对象与外部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农村贫困治理从线性、植入式的外源扶贫模式向内生能力培育为重点、多元参与治理的内源性扶贫转型。对波多罗村内源减贫研究表明,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协同推进下,贫困农民生计资本提升,参与外部经济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生计结构向高价值优化,实现了增收和社区减贫。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发展的幻象.[M].许宝强;汪晖选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  
比较现代化.[M].(美)西里尔·E·布莱克(CyrilE.Black)编;杨豫;陈祖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  
中国的贫困地区类型及开发.[M].姜德华等编;.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
[5]   完善我国新型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思考——论“三维资本”协同下的反贫困机制 [J].
黄承伟 ;
沈洋 .
甘肃社会科学, 2013, (03) :139-142
[6]   内生或内源性发展理论 [J].
邓万春 .
理论月刊 , 2011, (04) :44-46
[7]   对中国“发展”和“发展干预”研究的反思 [J].
朱晓阳 ;
谭颖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4) :175-198+245
[8]   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 [J].
张环宙 ;
黄超超 ;
周永广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2) :61-68
[9]   文化建设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内源发展 [J].
钱宁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38-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