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的涌水特征及其水害防治措施

被引:18
作者
苗文韬 [1 ]
苗合坤 [2 ]
牛中平 [2 ]
机构
[1] 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
[2] 陕西彬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综采放顶煤; 涌水; 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 离层及裂隙储水空间; 防治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745 [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摘要
通过对彬长矿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裂隙带影响高度与开采工艺的研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了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及离层、裂隙储水空间概念,分析了此类矿井的防治水方法。经综合试验证实了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的存在,实现了井下导排水。研究结果显示:洛河组砂砾岩含水层为主要充水水源,涌水量的大小与开采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矿井继生充水含水层是现代采矿工艺下特有的地质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软岩巷道支护新技术在燕家河煤矿的应用 [J].
苗文韬 .
陕西煤炭, 2012, 31 (04) :121-123+93
[2]   对中国煤矿水害频发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 [J].
董书宁 .
煤炭学报, 2010, 35 (01) :66-71
[3]   中国煤矿水害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J].
董书宁 ;
虎维岳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7, (05) :34-38
[4]   覆岩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实测与数值仿真方法研究 [J].
刘伟韬 ;
武强 ;
李献忠 ;
陈东印 .
煤炭工程, 2005, (11) :57-60
[5]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J].
钱鸣高 ;
许家林 ;
缪协兴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3, (04) :5-10
[6]   沙下大采高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以鄂尔多斯煤田南部为例 [J].
王经明 ;
马茂盛 ;
王勇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9, (01) :46-49
[7]  
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张荣立等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8]  
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M].钱鸣高等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9]  
矿山压力原理与计算.[M].[苏]鲍里索夫(Борисов;А·А·) 著;王庆康 译.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