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最高法院宪法裁决中的平衡解释模式——由“赫勒案”谈起

被引:5
作者
江振春 [1 ]
任东来 [2 ]
机构
[1] 南京审计学院
[2]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赫勒案”; 平衡原则; 布雷耶; 宪法解释; 美国最高法院;
D O I
10.13519/b.cnki.nulr.2010.02.010
中图分类号
D971.2 []; DD911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平衡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直所采用的一种解释模式。这一解释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平衡的司法实践;20世纪初平衡理论的形成;1937年后平衡解释模式的勃兴。平衡解释已经大量运用于宪法商业条款、第一修正案、第十四修正案和隐私权等相关宪法诉讼中,成为法律实用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非原旨论解释模式的重要代表,是诠释"活的宪法"的重要理论工具。在2008年的"赫勒案"的异议中,大法官布雷耶再次使用了利益平衡的分析方法,将其进一步扩大到宪法第二修正案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30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从“持枪权”看美国宪法的解释 [J].
东来 ;
江振春 .
读书, 2009, (08) :17-25
[3]   论行政法上比例原则的引进 [J].
刘飞 .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1) :94-97
[4]  
违宪审查比较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胡锦光主编, 2006
[5]  
美国最高法院[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罗伯特·麦克罗斯基(RobcrlC.Mccloskey)著, 2005
[6]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任东来等著, 2004
[7]  
元照英美法词典[M]. 法律出版社 , 薛波主编, 2003
[8]  
沃伦法院对正义的追求[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莫顿·J.霍维茨(MortonJ.Horwitz)著, 2003
[9]  
宪法决策的过程[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保罗·布莱斯特(PaulBrest)等编著, 2002
[10]  
法理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E.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