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煤的最大含气量问题的讨论

被引:10
作者
王保玉
机构
[1] 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煤; 煤层气; 含气量; 解吸特征;
D O I
10.13800/j.cnki.xakjdxxb.2008.04.012
中图分类号
TD84 [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中含气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但核心因素是煤的变质程度。以往的研究者通常用Lang-muir方程来表征煤的最大含气量,以此为根据计算获得煤层气的资源密度。然而生产的实际表明煤的最大含气量远大于Langmuir方程中的a值。重新将煤进行吸附解吸实验,在进行煤基本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发现Weibull不对称函数表征的最大含气量优于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分析中Weibull不对称函数拟合的R2皆大于Langmuir方程拟合的R2。从而得出利用Weibull不对称函数来表征解吸作用更为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674 / 6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三维应力作用下煤层气吸附解吸特性实验 [J].
唐巨鹏 ;
潘一山 ;
李成全 ;
董子贤 .
天然气工业, 2007, (07) :35-38+133
[2]   煤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 [J].
田永东 ;
李宁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07, (02) :247-250
[3]   无烟煤对甲烷等温吸附解吸特性实验研究 [J].
马东民 ;
温兴宏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7, (02) :25-27
[4]   甲烷吸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J].
温兴宏 ;
马东民 .
中国煤层气, 2007, (02) :33-36
[5]   煤对甲烷气体吸附—解吸机理的可逆性实验研究 [J].
张遂安 ;
叶建平 ;
唐书恒 ;
马东民 ;
霍永忠 .
天然气工业, 2005, (01) :44-46+208
[6]   煤层气井采气机理分析 [J].
马东民 .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3, (02) :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