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流通的实际情境与相机抉择

被引:13
作者
王晓芳
于江波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人民币流通; 人民币国际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通过"石油-美元"机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生产国和非石油生产国经济安全的研究发现,"石油-美元"机制的脆弱性突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急需以新的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取代。"能源-货币"机制可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人民币的商品突破口。我国应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规模,建立针对石油交易的自贸区;加快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能源交易所,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能源交易所的配套机构进驻能源交易自贸区;增大能源金融产品研发投资力度,引导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民间资本进入能源开采和能源研发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J].
孙莉 ;
付琳 ;
沈艾彬 .
新疆社会科学, 2012, (05) :76-81
[2]   美元本位货币体系下美元约束机制形成探讨 [J].
李晓峰 ;
钱利珍 ;
陈玉婵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1 (05) :48-54
[3]   中哈石油合作的基础、优势与战略意义 [J].
王粤 ;
庞立军 .
国际经济合作, 2007, (11) :16-18
[4]   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为什么是美元? [J].
管清友 ;
张明 .
国际经济评论, 2006, (04) :57-60
[5]   人民币国际化从哪里切入 [J].
巴曙松 .
金融经济, 2003, (08) :14-15
[6]   一场跨世纪的争夺战——里海石油之争 [J].
海然 .
世界知识, 1995, (19) :12-13
[7]  
能源金融[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林伯强,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