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平凉组烃源岩特征及其成烃演化分析

被引:14
作者
倪春华
周小进
王果寿
杨帆
刘运黎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烃演化; 平凉组; 中奥陶统;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奥陶统平凉组烃源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区内平凉组烃源岩厚度平面分布特点为南厚北薄,纵向上岩性组合为上部灰岩、下部泥岩,下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于上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属于Ⅰ—Ⅱ型,并以Ⅰ型干酪根为主。作为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研究的指标,海相镜质组反射率揭示研究区平凉组烃源岩成熟度为西低东高,现今主体处于成熟晚期—高成熟的演化阶段。通过PetroMod软件盆地模拟,并结合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平凉组烃源岩于晚三叠世早期开始生油,中侏罗世末到达生油高峰,大规模生气期为早白垩世,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72 / 5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海相不同类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热演化规律 [J].
秦建中 ;
金聚畅 ;
刘宝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177-184
[2]   高过成熟烃源岩成熟度指标──镜状体反射率 [J].
程顶胜 ;
郝石生 ;
王飞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1) :25-28+84-85
[3]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like macerals as a thermal maturity index for Cambrian-Ordovician alum shale, Southern Scandinavia. Buchardt B,Lewan M D.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90
[4]  
The temperatures of oil and gas formation in the subsurface. Quigley T M,Mackenzie A S. Nature . 1988
[5]  
Application of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n coal petrology and oil exploration. TEICHMULLER M,WOLF M. Journal of Microscopy . 1977
[6]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M]. 地质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1
[7]   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 [J].
肖贤明,吴治君,刘德汉,申家贵,贾蓉芬,赵林 .
沉积学报, 1995, (02) :112-119
[8]   镜状体反射率可作为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烃源岩成熟度标尺 [J].
王飞宇 ;
何萍 ;
程顶胜 ;
郝石生 ;
刘德汉 .
天然气工业, 1996, (04) :24-28
[9]   干酪根碳同位素在成熟和风化过程中变化规律初探 [J].
苏艾国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9, (02) :11-16
[10]   鄂尔多斯南部奥陶系马家沟群马六组白云岩成因 [J].
张传禄 ;
张永生 ;
康祺发 ;
罗健 ;
祁连爽 .
石油学报, 2001, (03) :2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