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被引:13
作者
宋英博 [1 ]
张敬涛 [1 ]
王囡囡 [1 ]
申晓惠 [1 ]
胡国华 [2 ]
陈庆山 [3 ]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2] 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
[3]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大豆; 窄行密植; 垄三; 灰色关联度;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10.07.027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试验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确定在垄三和小垄密植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豆主要性状关联度的计算及关联序的排列。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单株粒重>主茎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地上部干物重>单株粒数>底荚高;在垄三栽培模式下,关联度顺序为单株粒重>百粒重>有效荚数>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地上部干物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薛红 .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09, 15 (11) :139-140
[2]   江苏省鲜食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张辉明 ;
姜永平 ;
韩阳瑞 .
江苏农业科学, 2009, (01) :187-189
[3]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J].
李瑞平 ;
李志刚 ;
王贵平 ;
马日亮 ;
刘玉平 ;
苏辉 .
大豆科学, 2008, 27 (06) :979-982+987
[4]   夏玉米产量与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J].
成雪峰 ;
李建奇 ;
张凤云 .
种子, 2007, (12) :60-62
[5]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唐海涛 ;
张彪 ;
林勇 ;
叶国成 ;
陈宛秋 .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05) :912-916
[6]   机械化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J].
姚卫华 .
大豆通报, 2007, (05) :9-11
[7]   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J].
裴占江 ;
李淑芹 ;
佟玉新 ;
许景钢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3) :299-303
[8]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J].
孙中锋 ;
孙鲜凤 ;
闫晓东 ;
蔡宝泉 .
现代化农业, 2005, (06) :7-8
[9]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豆播期研究中的应用 [J].
闫吉治 .
河西学院学报, 2002, (05) :71-74
[10]   大豆窄行平播密植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规律 [J].
刘丽君 ;
祖伟 ;
张瑞忠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