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性:法律的人性之维——兼论法与道德的关系

被引:36
作者
严存生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
关键词
法; 道德性; 人性之维;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07.01.001
中图分类号
D90-05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法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对法的研究最终不可能不追寻到人的本性。但能作为法律基础的人的本性只是道德性,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正义,它是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制度,在其中人人受到尊重和关爱,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的行为它必须借助于法律这样的公共权力使一个社会人们的行为保持道德性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道德性是法律的人性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人性恶”与法治——一个形而上学的视角
    里赞
    [J]. 现代法学, 2001, (03) : 31 - 37
  • [2] 论法治的人性基础
    叶传星
    [J]. 天津社会科学, 1997, (02) : 102 - 107
  • [3] 法律的权威[M]. 法律出版社 , (英)约瑟夫·拉兹(JosephRaz)著, 2005
  • [4]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李桂林, 2000
  • [5] 尼各马可伦理学[M].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2000
  • [6] 政治自由主义[M]. 译林出版社 , (美)约翰·罗尔斯(JohnRawls)著, 2000
  • [7] 认真对待权利[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美)罗纳德·德沃金(RonaldDworkin)著, 1998
  • [8] 法律的概念[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英)哈特(H.L.A.Hart)著, 1996
  • [9] 正义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罗尔斯(Rawls, 1988
  • [10] 利维坦[M]. 商务印书馆[英]霍布斯(Hobbes),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