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北煤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

被引:16
作者
张素梅 [1 ]
李增学 [2 ]
李伟 [1 ]
王立峰 [1 ]
张玉林 [3 ]
王对兴 [1 ]
刘海燕 [2 ]
机构
[1]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
[2]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黄河北煤田; 太原组; 沉积环境; 沉积相; 粒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为了研究黄河北煤田的沉积特征,查清研究区内太原组地层的岩性类型、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特征和沉积演化,本文根据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薄片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的含煤地层太原组沉积物中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岩均较发育,常见的含铁矿物主要是褐铁矿、黄铁矿、菱铁矿等;主要层理构造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韵律层理等,生物扰动构造非常发育;主要的生物化石发育于台地相灰岩中,包括蜓类、牙形石等个体较大化石;主要发育植物化石有轮叶、科达木、宽带羊齿等;太原组沉积环境比较动荡,为河流相或者浅海相环境,其陆表海盆地层序及内部单元的典型界面有最大海泛面、区域性海退界面和最大海退面,并依据其不同界面,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分析;研究区内晚石炭世的太原组地层为陆表海沉积序列,其沉积环境演化主要是由海陆交互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换。
引用
收藏
页码:414 / 42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早白垩世芦尚坟组昆虫组合及沉积环境分析 [J].
张志军 .
地球学报, 2007, (02) :167-172
[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庙含油气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 [J].
沈玉林 ;
郭英海 ;
李壮福 ;
孙粉锦 .
地球学报, 2007, (01) :72-78
[3]   白音查干凹陷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J].
张福顺 .
地球学报, 2005, (06) :553-556
[4]   赣中变质岩带变泥砂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胡恭任 ;
刘丛强 ;
章邦桐 ;
唐红峰 .
地球化学, 2004, (02) :118-130
[5]   青岛即墨温泉喷流沉积物及其沉积模式 [J].
栾光忠 ;
王文正 ;
刘东生 ;
刘激 .
地球学报, 2003, (04) :357-360
[6]   山东省黄河北煤田煤层气资源评价 [J].
范士彦 ;
武旭仁 ;
郭剑萍 .
中国地质, 2001, (06) :28-30
[7]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J].
郑荣才 ;
尹世民 ;
彭军 .
沉积学报, 2000, (03) :369-375
[8]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DIVISION AND TRANSGRESSIVE EVENTS COAL FORMATIONIN SOUTHEASTERN NORTH CHINA EPICONTINENTAL BASIN [J].
李增学 ;
魏久传 ;
韩美莲 ;
杨锋杰 .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0, (01) :1-9
[9]   云南墨江金矿床含金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J].
应汉龙 ;
蔡新平 ;
刘秉光 .
地球化学, 1999, (04) :307-317
[10]   三江北段生达残留弧后盆地晚三叠世层序地层与演化 [J].
彭勇民 ;
潘桂棠 ;
罗建宁 ;
刘家铎 .
地球学报, 1999, (03) :31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