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血源性艾滋病高发乡艾滋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现况研究

被引:14
作者
吴红燕 [1 ]
孙业桓 [1 ]
吴荣涛 [2 ]
张秀军 [1 ]
张泽坤 [1 ]
周建波 [1 ]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2] 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艾滋病病人; HIV感染者; 社会支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现况,为安徽省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血源性AIDS高发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用自制的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93.2%(204/219)的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与家人生活在一起,67.6%(121/179)的人认为夫妻关系和以前一样,从配偶处获得支持和照顾的比例为79.3%(142/179),因而家庭仍是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获得支持的主要来源。调查对象中93.6%(205/219)的有卖血史,剩下的14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没有卖血史,但其配偶均是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提示性传播可能是二代传播HIV的主要途径。结论:艾滋病病人/感染者迫切的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适合农村社区的社会支持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227 / 223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开展HIV/AIDS社区支持与关怀可持续性发展的探索 [J].
石作宏 ;
胡绍源 ;
袁飞 ;
杨金芝 ;
李小英 ;
周荫平 ;
陶同学 ;
陶颖 .
贵州医药, 2004, (10) :948-949
[2]   河南省两县农民艾滋病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估 [J].
孙洁 ;
李武营 ;
韩丹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10) :32-32
[3]   艾滋病患者的社区支持 [J].
向德平 ;
陈琦 .
学术论坛, 2004, (03) :141-144
[4]   PL WHAS的社区关怀与家庭关怀 [J].
何华先 .
实用预防医学, 2003, (06) :1030-1032
[5]   一个社区干预前后对HIV/AIDS社会歧视转变的分析 [J].
郑莉 ;
郑世凡 ;
张云 ;
程峰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 (03) :165-167
[6]   同伴教育对艾滋病的预防效果评价 [J].
傅小鲁 ;
吴德彬 ;
欧智勇 .
现代预防医学, 2002, (06) :803-805
[7]  
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