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控制

被引:17
作者
宋传中
张国伟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陆内俯冲; 推覆构造; 动力学; 双重构造;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9.05.009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伏牛山推覆构造是秦岭造山带中一条重要的构造带,特征明显,分带性清楚。锋带为前冲型或褶皱型,西段由褶皱紧密的陶湾群黑云母大理岩构成,东段为栾川群和部分三叠系,由北向南推覆在宽坪群和上白垩统之上。洛南—栾川断裂带为前锋与中带的界线。中带在栾川地区较为典型,表现为双重构造型式,伏牛山一带几乎全被根带向南掩盖。竹园沟—祖师庙断裂带为中带与根带的分界线。根带岩石形成较深,上升强烈,符合经典的推覆构造模式。伏牛山推覆构造最终形成在燕山期末—喜马拉雅期初,后展式扩展,是扬子板块向北持续俯冲挤压,华北地块向南作巨型陆内俯冲的产物,也是不同时期,相同性质构造叠加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92 / 4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