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破坏微泡促进下肢缺血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间-效应关系研究

被引:4
作者
张亚兴
王志刚
许川山
张群霞
张勇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缺血; 血管新生;
D O I
10.13929/j.1672-8475.2008.05.001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促进下肢缺血大鼠骨骼肌血管新生的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将76只切断双侧股动脉一周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超声破坏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和对照组。超声破坏微泡组经尾静脉输入脂质全氟丙烷微泡造影剂0.5 ml,同时用1.0 MHz、2.0 W/cm2的超声在其双侧大腿骨骼肌局部作用3 min;单纯超声组仅在骨骼肌局部用同等的超声能量作用;单纯微泡组仅由尾静脉输入脂质全氟丙烷微泡造影剂0.5 ml;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处理结束后的第3、7、10、14、21、28天,用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国产DFY-Ⅱ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等方法检测和观察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超声破微泡组有较多的新生血管,其他三组较少;随着时间的变化,超声破坏微泡组的MVD值和VEGF表达在第10天达到高峰,单纯超声组的高峰出现在第14天;CDFI检查和DFY-Ⅱ型诊断仪分析表明,超声破坏微泡组可探及较多的血流信号(P<0.05)。结论超声破坏微泡可刺激缺血骨骼肌中内源性VEGF较快、较多的分泌,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组织声学造影中的超声组织定征监控研究 [J].
汪朝霞 ;
王志刚 .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 (06) :407-409
[2]   VEGF与原发性肝癌血管新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J].
黑振宇 ;
王鲁 ;
金惠铭 .
中国微循环, 2005, (04) :292-294
[3]   超声微泡介导VEGF基因治疗下肢血管闭塞 [J].
张群霞 ;
王志刚 ;
冉海涛 ;
孙建明 ;
赵建农 ;
郭大静 ;
宋烈军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5, (04) :507-509
[4]   超声破坏微泡治疗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的研究 [J].
张群霞 ;
王志刚 ;
冉海涛 ;
李晓东 ;
郑元义 ;
凌智瑜 ;
景香香 .
声学技术, 2004, (S2) :20-22
[5]   Therapeutic arteriogenesis by ultrasound-mediated VEGF165 plasmid gene delivery to chronically ischemic skeletal muscle [J].
Leong-Poi, Howard ;
Kuliszewski, Michael A. ;
Lekas, Michael ;
Sibbald, Matthew ;
Teichert-Kuliszewska, Krystyna ;
Klibanov, Alexander L. ;
Stewart, Duncan J. ;
Lindner, Jonathan R. .
CIRCULATION RESEARCH, 2007, 101 (03) :295-303
[6]   Enhanced gene delivery into skeletal muscles with ultrasound and microbubble techniques [J].
Zhang, QX ;
Wang, ZG ;
Ran, HT ;
Fu, XP ;
Li, XD ;
Zheng, YY ;
Peng, ML ;
Chen, M ;
Schutt, CE .
ACADEMIC RADIOLOGY, 2006, 13 (03) :363-367
[7]  
Ultrasonic contrast agents: safety considerations reviewed[J] . G.R. ter Haar.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