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秋季外来杂草定量调查研究

被引:27
作者
吴海荣
强胜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2]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外来杂草; 分布; 主成分分析; 生物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2 [化学除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利用样方法调查了南京市不同生境下外来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了数据。结果表明 ,南京市秋季外来杂草有 11科 19属 2 1种 ,以菊科最多 ,多数来自美洲。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本市外来杂草分布、危害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干扰强度和土壤水分条件。依据这两个因素的不同 ,样点可划分为 4个聚类群 :聚类群I包括的样点均分布于旱地农田 ,外来杂草以反枝苋 (Amaranthusretroflexus)、波斯婆婆纳 (Veronicapersica)和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为优势种 ;聚类群Ⅱ的样点都是路边荒地等无人管理的或曾经是裸地的生境 ,以一年蓬 (Erigeronannuus)、野塘蒿 (Conyzabonariensis)和小白酒草 (Conyzacanadensis)为优势外来杂草 ;聚类群Ⅲ包含的样点以公园、景区为主 ,外来杂草种类最多 ,以豚草 (Ambrosiaartemisiifolia)、北美车前 (Plantagovirginica)、喜旱莲子草、钻形紫菀 (Astersubulatus)、一年蓬、野塘蒿和小白酒草等为优势种 ;聚类群Ⅳ的样点多是水边水田等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区域 ,优势外来杂草包括喜旱莲子草、钻形紫菀和南苜蓿 (Medicagohispida )。文章分析了各聚类群物种丰富度的差异 ,表明外来杂草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有不利影响 ,最后对如何加强管理外来杂草提出几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32 / 4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外域杂草的产生、传播及生物与生态学特性的分析 [J].
郭水良 .
广西植物, 1995, (01)
[2]   我国外来杂草入侵特点的初步分析 [J].
桑卫国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 (05) :59-61
[3]   北京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 [J].
刘全儒 ;
于明 ;
周云龙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99-404
[4]   河南主要外来有害植物的初步研究 [J].
杜卫兵 ;
叶永忠 ;
张秀艳 ;
袁志良 .
河南科学, 2002, (01) :52-55
[5]   不受欢迎的生物多样性:香港的外来植物物种 [J].
吴世捷 ;
高力行 .
生物多样性, 2002, (01) :109-118
[6]   南京地区草坪夏季杂草聚类群特点及其防治 [J].
朱晶晶 ;
强胜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4) :14-18
[7]   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 [J].
李博 ;
徐炳声 ;
陈家宽 .
生物多样性, 2001, (04) :446-457
[8]   山东省的外来有害植物附视频 [J].
潘怀剑 ;
田家怡 .
植物检疫, 2001, (04) :245-246
[9]   侵蚀红壤肥力退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陈永强 ;
吕军 ;
柳云龙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2) :72-75+87
[10]   外来杂草在我国的危害性及其管理对策 [J].
强胜 ;
曹学章 .
生物多样性, 2001, (02) :18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