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旅游景观之比较研究

被引:8
作者
罗浩 [1 ]
陈敬堂 [2 ]
钟国平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
[3]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岩溶地貌; 人文旅游景观; 自然旅游景观; 比较研究;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0891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对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的旅游景观进行系统比较,揭示两者在发育条件及分布特点、自然及人文旅游景观方面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发育条件上,两者的岩性、构造环境和主要外营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两者的发育又都依赖于一定的水热条件和密集的节理裂隙。在空间分布上,两者发育最典型的地区均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热带湿润区;其中,东南地区尤以丹霞景观见长,西南地区更以岩溶景观取胜。自然景观方面,丹霞景观与岩溶景观在类型、外形、组合上有较多相似之处;两相比较,岩溶风景胜在山奇洞奥,而丹霞风景则胜在赤壁丹崖。人文景观方面,丹霞地貌区与岩溶地貌区均遗存众多悬棺崖墓和摩岩题刻;此外,前者还以道教名山和佛教石窟众多而见长,后者则在古人类遗址和民族风情方面占据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 [J].
刘恒福 ;
陈丽娟 .
青海国土经略, 2004, (03) :47-48
[2]   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态演化——以浙江新昌丹霞地貌为例 [J].
高善坤 ;
竺国强 ;
董传万 ;
余仲辉 .
热带地理, 2004, (02) :131-135
[3]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J].
周学军 .
山地学报, 2003, (02) :180-186
[4]   丹霞地貌、土林地貌与旅游开发 [J].
明庆忠 ;
刘丽娜 ;
李春茂 ;
王嘉学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63-68
[5]   粤北丹霞地貌三名山 [J].
杨志坚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 (01) :82-91
[6]  
彭华著.中国丹霞地貌及其研究进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