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越边境区位优势再造

被引:16
作者
李红
机构
[1]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 越南; 边境区位; 优势再造; 区域合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4.46 [区域间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广西与云南两省区对越南贸易比重下滑的现象,提出中越边境区位优势是凸显还是凹陷、递增还是递减的问题;从边境区位优势可再造的角度,用SWOT分析“10+1”自贸区下中越边境区位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建议通过定期举办“中越边境2+6省区论坛”、设立跨境工业园区与边境跨国经济合作区、共建区域经贸服务平台、建设区域创新系统、开展中越八角香料及中草药经济带等边境区域合作,扩大合作规模,再造区位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M].袁少芬主编;.民族出版社.2004,
[2]  
2002年越南国情报告.[M].古小松; 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  
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及其族群关系研究.[M].周建新著;.民族出版社.2002,
[4]  
2000年越南国情报告.[M].刘咸岳;黄铮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5]   关于中越口岸经济合作的建议 [J].
农立夫 .
东南亚纵横, 2004, (11) :9-11
[6]   越中经贸关系和发挥越中口岸优势促进东盟—中国及越中经济合作的建议 [J].
杜进森 ;
李娜 .
东南亚纵横, 2004, (11) :4-5
[7]   边境区位及其再创造初探 [J].
李铁立 ;
姜怀宇 .
世界地理研究, 2003, (04) :38-43
[8]   边界效应与跨国界经济合作的地域模式——以东亚地区为例 [J].
汤建中 ;
张兵 ;
陈瑛 .
人文地理, 2002, (01) :8-12
[9]   欧洲边境区合作模式探析——以上莱茵边境区为例 [J].
冯革群 .
世界地理研究, 2001, (04) :54-61
[10]   90年代以来的越中边贸及其展望 [J].
杜进森 ;
古小松 .
东南亚纵横, 2000, (S2)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