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昆岛东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及营养等级构成

被引:24
作者
葛宝明 [1 ,2 ,3 ]
鲍毅新 [1 ]
程宏毅 [1 ]
李欢欢 [1 ]
胡知渊 [1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功能群; 营养等级; 大型底栖动物; 潮间带; 灵昆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在温州湾的灵昆岛东滩针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取样调查,利用调查数据进行功能群和营养等级构成研究。共得到大型底栖动物33种,隶属7门8纲21科,主要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和环节动物多毛类。其中,高潮带25种,中潮带30种,低潮带14种。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定性取样得到的浮游生物食者4种,植食者12种,肉食者8种,杂食者7种,碎屑食者2种,定量取样得到的分别为:3,8,5,3种和2种。定量取样获得数据中各个功能群种类数和密度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不考虑季节变化因素肉食者和植食者密度在潮带间存在差异,杂食者和植食者种类数在潮带间存在差异,其他功能群密度和种类数数据在潮带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显示了功能群的生境梯度变化,高潮带主导的功能群为肉食者,植食者和浮游生物食者;中潮带主导的功能群为肉食者和浮游生物食者;低潮带主导的功能群为肉食者,这些变化反映了不同潮带营养等级构成和食物来源的差异,由于生境中能提供的植物沿着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方向递减,至低潮带未发现植食者;且由于中潮带的生境最为复杂,其功能群的构成也最为复杂;3个潮带的碎屑食者数量比较稳定。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其食物来源一起共有4个营养等级,其中大型底栖动物占据了第2、3、4级,第1级主要碎屑、浮游生物和植物,第2级包括了碎屑食者、浮游生物食者和植食者,第3级主要是杂食者,第4级是肉食者,各个营养级、食物来源之间构成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引用
收藏
页码:4796 / 480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Empty habitat in coastal sediments for populations of macrozoobenthos [J].
Armonies, W ;
Reise, K .
HELGOLAND MARINE RESEARCH, 2003, 56 (04) :279-287
[2]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ntertidal environment of Kuwait II: Controlling factors [J].
Al Bakri, D ;
Khuraibet, A ;
Behbehani, M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7, 51 (04) :333-341
[3]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ntertidal environment of Kuwait I: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classification [J].
Al Bakri, D ;
Behbehani, M ;
Khuraibet, A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7, 51 (04) :321-332
[4]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colonization of soft-bottom benthos: A field manipulation experiment [J].
Wu, RSS ;
Shin, PKS .
MARINE BIOLOGY, 1997, 128 (03) :475-487
[5]  
河口生态学.[M].陆健健编著;.海洋出版社.2003,
[6]  
海洋生态学.[M].沈国英;施并章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
[7]  
河口潮滩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学研究.[D].袁兴中.华东师范大学.2001, 01
[8]   夏季杭州湾南岸慈溪滩涂泥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J].
葛宝明 ;
鲍毅新 ;
程宏毅 ;
郑祥 .
水产科学, 2006, (11) :545-548
[9]  
围垦滩涂潮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生态位分析.[J].胡知渊;鲍毅新;葛宝明;李欢欢;.动物学报.2006, 04
[10]   荒漠草原地区不同载畜率对功能群特征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J].
焦树英 ;
韩国栋 ;
赵萌莉 ;
刘清泉 ;
杨文斌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6, (01) :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