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权名称厘定与性质分析

被引:10
作者
莫江平
陆幸福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2]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3] 重庆
关键词
知情权; 基本人权; 消极知情权; 积极知情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therighttoknow"源于美国,传入中国时出现了多种译法,如知情权、了解权、得知权、知道权、知的权利、资讯权等。为了理清纷乱,求得共识,并为今后的立法提供一个准确的法律词语,统一为"知情权"之译当为明智的选择。关于知情权的性质,从根本上讲,知情权就是一项基本人权;从内容看,知情权包括消极知情权和积极知情权。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论知情权 [J].
张庆福 ;
吕艳滨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2, (01) :106-114
[2]   近代中国对“权利”概念的接纳 [J].
赵明 .
现代法学, 2002, (01) :69-75
[3]   得知权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初步实践 [J].
赵正群 .
中国法学, 2001, (03) :47-53
[4]   知情权与情报公开制度 [J].
皮纯协 ;
刘杰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3) :16-22
[5]   资讯公开制度的基本理念 [J].
朱秀梅 .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01) :6-8
[6]   为金庆慈辩护兼论法定知情权 [J].
王工 .
中国律师, 1998, (11) :39-42
[7]   略论我国公民的知情权 [J].
宋小卫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4, (05) :14-18
[8]   知情权制度比较研究——当代国外权利立法的新动向 [J].
杜钢建 .
中国法学, 1993, (02) :109-115
[9]  
公开:沟通政府与人民的渠道[N]. 法制日报. 2001 (003)
[10]  
生存权论[M]. 法律出版社 , (日)大须贺明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