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在日资料进行民俗研究的可能性——聚焦明清访日海商相关记录

被引:2
作者
松尾恒一 [1 ,2 ]
梁青 [3 ]
机构
[1]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
[2]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综合研究研究生院
[3]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在日明清资料; 明清海商; 海外民俗资料; 妈祖信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民俗学是将国家,或是国家内某地区的生产生活及其相关文化实态和特质作为主题,通过田野调查等手段获取传承资料,进而推进研究的。但是也有不少以旅行和贸易为目的造访的外国人,通过他们的观察记录,留下了他们认为奇异的风俗,成为了珍贵的民俗资料。此外,本国的民俗相关文物通过贸易等合法途径,或是由偷盗、掠夺等非法途径流向国外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而这些资料的存在往往被人们忽视。清代,中日间并未建立国交关系,但从大陆造访长崎的海商带来了生丝、砂糖、鹿皮、中药等产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赛龙舟、妈祖巡行等中华文化也传到了长崎,日本人和华侨也继承了这些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在清代唯一一个与日本进行贸易的荷兰也留下了对清代海商的贸易、生活的记录。本论首要考察的是日本人对明末至清代造访日本的中国、荷兰海商的记录,以及访日欧洲海商和天主教传教士对清代海商的生活、信仰等民俗方面的记录。在此基础上,超出以往对一国或者一地区进行研究的民俗学,而对国际关系中某地区的生活特质进行探索,探寻新的民俗学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157 +1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文化传承的融离与回眸——以日本长崎的“妈祖信仰”为对象 [J].
林晶 ;
陈凌菁 ;
吴光辉 .
东南学术, 2015, (06) :258-262
[2]  
明清时期闽商往来长崎商路之旁考[J]. 林观潮. 闽商文化研究.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