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流行病学对照研究

被引:6
作者
张玉琦 [1 ]
成义仁 [2 ]
李桂林 [1 ]
刘朝军 [2 ]
刘庆海 [2 ]
王爱荣 [2 ]
李克 [3 ]
机构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精神卫生中心
[2] 山东省安康院
[3] 汕头大学医学院分子遗传学教研室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行为; 遗传度; 先征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抑郁症自杀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03例抑郁症自杀行为先征者、103例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以及103例非精神病患者的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4.27%的先征者的I级亲属有自杀行为,I级亲属发生率为4.56%,显著高于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的I级亲属1.92%(﹤0.001)及对照组I级亲属发生率0.264%(﹤0.001),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2.44(2.01~2.95)、18.07(2.95~23.68);且先征者的I级亲属自杀行为发生率﹥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I级亲属﹥先征者的Ⅱ级亲属(1.60%)﹥先征者的Ⅲ级亲属(1.04%)﹥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的Ⅱ级亲属(0.612%)﹥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的Ⅲ级亲属(0.39%)﹥群体自杀行为发生率。多基因阈值模型估计,抑郁症自杀行为先征者I、Ⅱ、Ⅲ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71.52±11.02)%、(41.92±11.81)%、(31.09±13.29)%,3者加权平均遗传度为(49.38±3.99)%。抑郁症无自杀行为者Ⅰ、Ⅱ、Ⅲ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46.64±13.27)%、(18.57±16.82)%、(2.02±19.01)%,三者加权平均遗传度为(39.88±4.31)%。[结论]遗传因素在决定自杀行为的易患性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自杀行为的遗传方式可能是独立于伴发自杀的抑郁症传递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763 / 476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J].
张玉琦 ;
成义仁 ;
李桂林 ;
王爱荣 ;
刘朝军 ;
刘庆海 ;
靳士立 ;
张传芝 ;
刘华 ;
李克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04) :334-335
[2]   抑郁症自杀行为遗传流行病学对照研究 [J].
张玉琦 ;
李克 ;
李桂林 ;
王爱荣 ;
刘朝军 ;
刘庆海 ;
成义仁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5, (01) :40-42
[3]   自杀原因的研究现状 [J].
翟书涛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2, (02) :4-7
[4]   自杀的遗传学研究 [J].
曹莉萍 .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1, (01) :20-23
[5]   21世纪自杀及其预防研究展望 [J].
翟书涛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 (01) :43-45
[6]  
精神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郝伟主编, 2004
[7]  
精神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沈渔〓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