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复杂斜坡成因问题

被引:27
作者
刘传正
机构
[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复杂斜坡; "复合堆积体"; 古川江和古峡江贯通; 区域地球动力学;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5.01.001
中图分类号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三峡库区涉及移民工程规划建设的滑坡研究与防治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三峡主库区尤其是巴东、巫山和奉节等地的滑坡地质成因问题仍没有解决。作者基于多年的地质考察与研究,采用"复合堆积体"概念描述三峡库区的复杂斜坡,它是基岩、古垮塌体、古崩滑体、现代崩滑体和第四纪沉积体等几种或全部的组合体。通过研究"复合堆积体"分布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滑坡空间分布、滑坡活动的时间分期和古崩滑体与古长江的关系,认为古川江和古峡江在奉节瞿塘峡约于45×104a~60×104a间实现两江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是一个重大自然地质事件,两江贯通导致分水岭顶部切蚀、溯源侵蚀和地下暗河或岩溶洞穴垮塌等三种地质作用异常强烈,是三峡江段大型复杂斜坡成生的主因,出现了一个复杂斜坡剧烈塑造期———形成"复合堆积体"。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行是一个新的重大人为地质事件,将使三峡水库岸坡进入一个剧烈再造期,"复合堆积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应引起工程界和学术界密切关注。最后,介绍了长江三峡河谷演化研究状况和长江形成的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长江三峡的起源与演变 [J].
杨达源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03) :466-474
[2]  
中国新构造运动概论[M]. 地震出版社 , 李祥根著, 2003
[3]   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地质研究 [J].
刘传正 ;
李铁锋 ;
邹正盛 ;
李瑞敏 ;
杨冰 ;
温铭生 .
工程地质学报, 2003, (01) :3-9
[4]   长江上游川峡二江续接地段岸坡演变过程探讨 [J].
刘传正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0, (01) :53-57+62
[5]  
长江上游河谷地貌[M]. 科学出版社 , 沈玉昌著, 1965
[6]  
Geology of the gorge district of the Yangtze(from IChang to Tzekuei)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orges. Lee J S.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 1924
[7]  
长江三峡河谷发育史[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田陵君等编著, 1996
[8]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顺层岸坡研究[M]. 地震出版社 , 张年学等著, 1993
[9]   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 [J].
刘传正 .
岩土工程界, 2003, (06) :23-24+35
[10]   长江三峡及其上游的倒插支流和风口 [J].
赵诚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 (03) :7-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