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颗粒物表面的元素存在形态和组成

被引:15
作者
张兴赢
庄国顺
陈建民
薛华欣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大气环境研究中心
[2]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3] 大气化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沙尘暴;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气溶胶颗粒物; 元素表面形态; 铁硫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北京沙尘暴期间和北京及沙尘暴源区内蒙古多伦地区常日气溶胶颗粒物进行了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元素化学形态表征. 颗粒物表面铁主要以氧化物、硫酸盐、硅酸盐、FeOOH 的形式存在, 还有部分附着、粘附在 SiO2, Al2O3颗粒上. 颗粒物表面的硫主要以硫酸盐存在. Al, Si 主要以 Al2O3,SiO2 的形态存在. 最重要的发现是在沙尘暴高峰过后的当天夜里和第二天, 颗粒物表面以二价铁形式存在的 FeS和 FeSO4高达 44.3%和 45.6%, 而以三价铁形式存在的 Fe2(SO4)3由沙尘暴高峰期间的67.1%降为 49.5%和 48.0%. S 和 Fe 在颗粒物表面都相对富集. 沙尘暴颗粒物整体样品中的 Fe(Ⅱ)占总铁的1.3%5.3%. 这些数据提供了气溶胶长距离传输中铁-硫耦合机制的重要证据, 进一步证实了沙尘暴对全球环境变化可能的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44 / 25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2002年北京特大沙尘暴的理化特性及其组分来源分析 [J].
孙业乐 ;
庄国顺 ;
袁蕙 ;
张兴赢 ;
郭敬华 .
科学通报, 2004, (04) :340-346
[2]   气溶胶、降水中的有机酸、甲磺酸及无机阴离子的离子色谱同时快速测定法 [J].
袁蕙 ;
王瑛 ;
庄国顺 .
分析测试学报, 2003, (06) :11-14
[3]   沧海桑田——中国的沙尘暴、气溶胶与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J].
庄国顺 .
科学中国人, 2003, (06) :38-42
[4]   大气海洋物质交换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 [J].
庄国顺 ;
郭敬华 ;
袁蕙 ;
张兴赢 .
科学通报, 2003, (04) :313-319
[5]   2000年春季沙尘暴动力学特征 [J].
周秀骥 ;
徐祥德 ;
颜鹏 ;
翁永辉 ;
王建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27-334
[6]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J].
庄国顺 ;
郭敬华 ;
袁蕙 ;
赵承易 .
科学通报, 2001, (03) :191-197
[7]   济南市不同来源大气颗粒物的特征分析 [J].
肖天存 ;
刘文霞 ;
王海涛 ;
王淑仁 .
环境化学, 1998, (06) :582-587
[8]  
表面分析[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华中一, 1989
[9]   Characterization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Asian dust aerosol from a site in the northern Chinese deserts [J].
Zhang, XY ;
Gong, SL ;
Arimoto, R ;
Shen, ZX ;
Mei, FM ;
Wang, D ;
Cheng, Y .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2003, 44 (03) :24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