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煤层割理系统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15
作者
刘洪林
李贵中
王烽
王勃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煤层; 储集层; 割理; 形成; 机理; 填充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煤层作为煤层气的源岩和储集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不同在于煤储层是一种双孔隙岩层,由基质孔隙和裂隙组成,且有自身独特的割理系统。基质孔隙和割理的大小、形态、孔隙度和连通性等决定了煤层气的储集、运移和产出,其中又以割理系统对煤层气的产出影响为最大。以沁水煤田为例,对煤层割理、割理填充物类型、充填方式、自生矿物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填充物形成的先后顺序,并根据填充物的形成时代、煤层埋藏史等归纳出了割理形成的3种机制:埋藏增压机制、岩浆诱发机制和抬升卸压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9+137 +1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中国煤层气资源潜力及其勘探方向
    刘洪林
    王红岩
    张建博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1) : 9 - 11+15
  • [2] 我国煤层气利用技术现状与前景
    黄盛初
    朱超
    [J]. 中国煤炭, 1998, (05) : 25 - 28+59
  • [3] 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M].王红岩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 [4] 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M].苏现波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