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草)以来延安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1
作者
姚蓉
机构
[1]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延安市; 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评价;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0.05.048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020202 ;
摘要
延安市是全国惟一的退耕还林(草)试点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其成效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延安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促进了延安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1998—2007年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度介于0.5094~0.6051之间,可持续发展水平虽处于一般状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即从一般可持续状态逐步向较高可持续状态靠拢。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0+200 +2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排序计算模型研究——以三西地区为例 [J].
徐建华 ;
卢艳 ;
岳文泽 ;
熊云波 .
干旱区地理, 2002, (01) :44-49
[2]   遥感技术在新疆生态环境监测与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刘建军 ;
李新琪 ;
高利军 .
干旱区地理, 2004, (04) :508-511
[3]   加快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考 [J].
景可 .
水土保持通报, 2001, (01) :1-5
[4]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特征与建设对策 [J].
白志礼 ;
穆养民 ;
李兴鑫 .
西北农业学报, 2003, (03) :1-4
[5]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J].
王青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1, (05) :50-53
[6]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J].
沈镭 ;
成升魁 .
资源科学, 2000, (04) :30-37
[7]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毛汉英 .
地理研究, 1996, (04) :16-23
[8]   中国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J].
冷疏影 ;
刘燕华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9, (02) :42-47
[9]  
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与评价[D]. 姜莉萍.北京林业大学. 2008
[10]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徐建华[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