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夏族”——兼及夏文化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

被引:14
作者
沈长云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
关键词
夏文化; 夏族; 内服; 外服; 二里头遗址;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05.03.009
中图分类号
K222 [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作为夏文化创造者的“夏族”,是构成夏代国家主体的夏的“内服”氏族成员的统称,它包括与夏后氏同姓的诸姒姓氏族及其姻亲氏族。它们一开始都围绕在夏王所由产生的夏后氏周围,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及其附近。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第三期文化层具有都邑性质,只是表明夏王朝在其发展后期一度将势力伸展至河洛地区并在此建立一个新的政治中心。目前考古界一些学者在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之间划上等号的做法是难于理解的,因为一个已经进入文明的王朝的居民绝不会由一个单纯的族系组成。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禹都阳城即濮阳说 [J].
沈长云 .
中国史研究, 1997, (02) :11-18
[3]   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考 [J].
沈长云 .
中国史研究, 1994, (03) :113-122
[4]  
偃师二里头.[M].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5]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M].朱凤瀚.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6]  
夏史初探.[M].郑杰祥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
[7]  
左传译文.[M].沈玉成译;.中华书局.1981,
[8]  
甲骨文合集.[M].郭沫若主编;.中华书局.1978,
[9]  
史记.[M].(汉)司马迁 著;(南朝宋)斐骃 集解;(唐)司马贞 索隐;(唐)张守节 正义.中华书局.1959,
[10]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M].范祥雍编;.新知识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