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接受问题研究——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39
作者
朱兆中
机构
[1] 中共上海市宣传党校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传播与接受; 人的解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6 [专题汇编];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意识形态的传播是价值观的传播。它通过满足利益诉求、提供精神寄托、产生价值共鸣、形成情感认同等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得到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既遵循一般意识形态传播的规律,又有知识传播的特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要揭橥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的主旨,满足现实社会各阶层群众在观念层面上对利益、价值、精神和情感的要求,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革命名人自述.[M].杨里昂主编;.花城出版社.1998,
[2]  
社会心理学.[M].(美)J.L.弗里德曼(J.L.Freedman)等著;高地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3]  
毛泽东选集.[M].毛泽东 著.人民出版社.1991,
[4]  
宣传心理学.[M].[苏]纳奇拉什维里(Ш·А·Надирашвили) 著;金初高 译 .新华出版社.1984,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M].林代昭;潘国华 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83,
[6]  
恽代英日记.[M].恽代英 著;中央档案馆等 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7]  
西行漫记.[M].(美)斯诺(E.Snow)著;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79,
[8]  
吴玉章回忆录.[M].吴玉章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