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林毅 [1 ]
陈新民 [2 ]
罗助荣 [1 ]
盖晓波 [1 ]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福州临床医学院心内科
[2] 南方医科大学福州临床医学院儿科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反应; 血小板活性; 纤溶活性; 阿托伐他汀; 强化降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总胆固醇(T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CS防治的可能机制及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安全性。方法ACS患者65例,在拜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等基础治疗外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0mg/d、40mg/d睡前服用。入院第1天、第14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16ml。测定hs-CRP、IL-6、TXB2、GMP-140、t-PA、PAI-1及T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的组间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TC、hs-CRP、IL-6、TXB2、GMP-140、PAI-1治疗后均有下降、t-PA活性上升,治疗后三组间比较亦有差异;而三组治疗前后CK、ALT、AST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无显著上升,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及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纤溶活性有积极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73 / 9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J].
汤建民 ;
张丽华 ;
刘宗芳 .
临床荟萃, 2001, (24) :1108-1110
[2]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 [J].
杨胜利 ;
何秉贤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03) :62-63
[3]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研究进展 [J].
吴国新,阮长耿 .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4, (03) :162-164
[4]  
血小板表面及血浆内α-颗粒膜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J]. 吴国新,李建勇,李佩霞,阮长耿.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