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爱德华氏病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韩先朴
李伟
陈光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福建省分公司
关键词
爱德华氏病; 爱德华氏菌属; 鳗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我国新发现的鳗鲡爱德华氏病的症状和病原菌的特征。病鱼的症状表现为两大类型,以肾脏病变为主的肾脏型和以肝脏病变为主的肝脏型。从病鱼的内脏分离到7株菌,用其中的E86~205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鳗鲡死亡,与自然发病的症状相似,从感染的鳗鲡上又重新分离到菌株E86-203。E86-203与E86-205以及其他菌株的特征也都一致。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直,两端圆形,单个,大小为0.6—0.8×0.8—2.4微米。周鞭毛,运动,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氧化酶阴性,过氧化氢酶阳性,产生硫化氢。不能利用柠檬酸盐和丙二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精氨酸脱氢酶阴性,赖氨酸脱羧酶阳性。属爱德华氏菌属的细菌。但是鸟氨酸脱羧酶阴性,能迅速利用纤维糖,不同于已报道的三个种(Edwardsiella tarda Ewing and McWhorter 1965,E.hoshinae Grirnont 1980,E.ictaluri Hawke 1981)中任何一个种,因此认为E86-205等菌株为一新种,定名为福建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fujianensis sp.nov.)。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McWhorter, Alma.C. Steigerwalt, Arnold G. and Brenner, Don J. 1981. Edwardsiella ictaluri sp. nov. the causative agent of enteric septicemia of Catfish. Hawke,John. P. Int. Jour. Syst. Bacteriol .
[2]   斑点气单胞菌对草鱼的毒力 [J].
韩先朴 ;
李伟 ;
徐伯亥 .
水生生物学报, 1987, (03) :284-286
[3]  
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细菌分类组 编, 1978
[4]  
Edwardsiella hoshinae, a new species of enterobacteriaceae[J] . Patrick A. D. Grimont,Francine Grimont,Claude Richard,Riichi Sakazaki. &nbspCurrent Microbiology . 198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