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被引:31
作者
:
鄢家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鄢家全
贾素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贾素娟
机构
: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北京
[3]
不详
来源
:
中国地震
|
1996年
/ 02期
关键词
:
潜在震源区;
中强地震;
划分原则;
方法;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不确定性,对弱地震活动区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正确地划分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是地震区划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本文以东北和华北地区为例,较为系统地整理了大量基础资料,从众多典型震例分析结果中提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对长春、吉林等地区进行的实验划分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划分原则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与此同时,还对本文取得的进展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90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东北大陆历史地震研究.[M].吴戈等编著;.成都地图出版社.1994,
[2]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丁国瑜主编;.地震出版社.1991,
[3]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马杏垣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4]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5]
华北地块新构造变形基本特点的讨论
丁国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
丁国瑜
卢演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
卢演俦
[J].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02)
: 1
-
9
[6]
论中国地震台网的监测效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开统
焦远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焦远碧
[J].
地震研究,
1981,
(01)
: 19
-
26
[7]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鄢家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鄢家全
时振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时振梁
汪素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汪素云
环文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环文林
[J].
地震学报,
1979,
(01)
: 9
-
24
←
1
→
共 7 条
[1]
东北大陆历史地震研究.[M].吴戈等编著;.成都地图出版社.1994,
[2]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丁国瑜主编;.地震出版社.1991,
[3]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马杏垣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4]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5]
华北地块新构造变形基本特点的讨论
丁国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
丁国瑜
卢演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
卢演俦
[J].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02)
: 1
-
9
[6]
论中国地震台网的监测效能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开统
焦远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焦远碧
[J].
地震研究,
1981,
(01)
: 19
-
26
[7]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
鄢家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鄢家全
时振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时振梁
汪素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汪素云
环文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环文林
[J].
地震学报,
1979,
(01)
: 9
-
2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