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象”与“象思维”

被引:92
作者
王树人
喻柏林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关键词
宇宙; 象思维; 概念思维; 意象; 诗人; 言不尽意; 《离骚》; 对象化; 现代文明; 本真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0 [思维科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包含外在感知之象、内在感知之象,把握某种小宇宙整体内涵的气象或意象,乃至本原之象或大宇宙整体之象等等无限丰富的层次。“象思维”的显著特点表现为“象的流动和转化”,即象在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运动。“象思维”正是借助象的流动与转化,以达到与大宇宙整体之象或“道”一体相通的“把握”。概念思维是以对象化和规定性为前提的思维,它所启动的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对于创造现代文明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类在运用概念思维取得巨大成功时逐渐将其绝对化或异化,以致唯科学主义与唯技术主义思潮酿成科学技术的失控。提出“象思维”的研究,在于揭示“象思维”的合理性,确立其在思维活动和发展中的本原地位,修复由概念思维绝对化或异化所切断的人与自然一体的纽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