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途径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17
作者
孙昌璜
凌俊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小麦高产栽培; 亩产量; 稀播; 主茎; 冬小麦; 冬麦; 亩播种量; 分孽; 小麦产量; 个体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高肥条件下,群体内部光照不足是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适当降低播种量,加大行距,依靠分蘖,即“高肥宽行稀播”是冬小麦高产栽培的发展方向。采用这项技术,冬小麦的亩产量一般都在500kg以上。 为了探索小麦高产栽培途径,1958—1960年在芜湖地区分别在田间和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田间试验是在不同的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的条件下进行的,供试品种南大2419。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试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J].
孙昌璜 .
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01) :125-130
[2]   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 [J].
余松烈 .
山东农学院学报, 1980, (02) :1-13
[5]   再談控制农作物羣体发展与促进分蘖和抑制分蘖的問題 [J].
孫昌璜 .
安徽农业科学, 1962, (01) :45-49
[6]   利用磷—32研究小麦主杆和分蘖根系的吸收能力及其养分运转的初步结果 [J].
任筱波 ;
许昌惠 ;
李泽炳 ;
李秀海 ;
黄贻昌 .
湖北农业科学, 1962, (01) :16-23
[7]   关于小麦密植问题的研究 [J].
曾道孝 .
农业科学通讯, 1959, (16) :543-549
[8]  
小麦栽培生理[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黄祥辉,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