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9日沙尘暴期间甘肃民勤地区近地表的湍流性质

被引:8
作者
郑晓静
张静红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沙尘暴; 野外测量; 超声风速仪; 风场; 标准差; 概率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首次给出沙尘暴期间近地面8,16,32和47m四个高度50Hz的三个方向风场长达12h的实时同步记录.测量结果发现:(1)47m以下各个高度处的平均垂向风速都一直表现出很大的正值,说明在沙尘暴期间存在着显著的上升气流;(2)近地面8m处的垂向风速始终大于16m和32m处的值,说明近地面风场的对流运动更为强烈;(3)在沙尘暴水平风速达到最大时,近地面8m处垂向风速有所降低,但其标准差则达到最大,表明在沙尘暴风速最大时近地表风场的对流有所减弱,但风场的脉动强度却明显加强,由此更容易引起地表沙尘的上扬.分析结果还表明,此次沙尘暴期间各高度的水平和垂向的标准差均随来流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而侧向风速的标准差则基本上不随来流风速的增大变化.将计算得到的20min水平、垂向和侧向的脉动风速的偏度和峰度的值平均后的结果表明,水平、垂向和侧向风速的脉动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并且它们的脉动特征随高度的变化而不同,这也表明了进行近地面多点同步三维测量对于揭示沙尘暴三维风场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235 / 22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A new-generation sand and dust storm forecasting system GRAPESCUACE/Dust:Model development,verific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J]. WANG Hong 1,2,GONG ShanLing 1,ZHANG HongLiang 2,CHEN Yong 2,3,SHEN XueShun 2,CHEN DeHui 2,XUE JiShan 2,SHEN YuanFang 1,WU XiangJun 2 & JIN ZhiYan 2 1Centre for Atmosphere Watch and Services,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evere Weather,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3 State K
  • [2] Gustiness and Coherent Structure of Strong Winds and Their Role in Dust Emission and Entrainment[J]. 曾庆存,程雪玲,胡非,彭珍.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0(01)
  • [3] Dust Storm Ensemble Forecast Experiments in East Asia[J]. 朱江,林彩燕,王自发.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9(06)
  • [4] 南疆一次强沙尘暴前后塔中近地面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李祥余
    何清
    黄少鹏
    李帅
    吴新萍
    薛福民
    田宏强
    康国胜
    郑伟
    [J]. 高原气象, 2009, (03) : 652 - 662
  • [5] 2006年春季天气背景下腾格里沙漠近地面气象要素与输沙通量的变化趋势
    张正偲
    董治宝
    赵爱国
    [J]. 科学通报, 2008, (16) : 1953 - 1960
  • [6]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Number Concentrations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for a Dust Storm Event in Beijing[J]. 张仁健,韩志伟,沈振兴,曹军骥.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8(01)
  • [7] 北京市区尘土与表土的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
    郑妍
    张世红
    [J]. 科学通报, 2007, (20) : 2399 - 2406
  • [8] 大气边界层强风的阵性和相干结构
    程雪玲
    曾庆存
    胡非
    彭珍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 227 - 243
  • [9] 北京地区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通量输送特征
    彭珍
    刘熙明
    洪钟祥
    王丙兰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 267 - 276
  • [10] 2002年北京特大沙尘暴的理化特性及其组分来源分析
    孙业乐
    庄国顺
    袁蕙
    张兴赢
    郭敬华
    [J]. 科学通报, 2004, (04) : 340 -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