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机碳的中白垩世地层的地层学、地球化学和古海洋学

被引:1
作者
陈智樑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有机碳含量; 微化石; 盆地; 痕量金属; 碳同位素; 碳酸盐; 微体化石; 地质构造; 地球化学组分; 碳化合物; 黑色页岩层; 地层学; 历史海洋学; 古地理学; 古海洋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前言和历史背景黑色、层纹状、含碳酸盐和黄铁矿的页岩,是世界各地陆上出露的显生宙地层层序中一个较为常见的单元,它们通常缺少丰富多彩的底棲动物群,或者在许多场合下甚至没有任何底棲动物群。裴蒂庄(1975)的“黑色页岩相”(静海相)的观点,使他得出结论:“含黄铁矿黑色页岩无疑是沉积在厌氧环境下的”。van der Gracht(1931)认识到全球性海洋循环会引起“黑色页岩相”的形成,他认为海洋深处流向赤道的寒冷而富氧的水循环在间冰期会停息下来,以致大的海洋盆地的底部水会变得厌氧。这种观点是建立在Chamberlin(1906)的思想基础上的,他推断在温暖气候期有较为温暖而含盐较高的深部水的反循环。Strom(1939)在一篇关于局部成因的富有机碳泥岩的起源问题的论文中,也认识到颇为广泛分布的“黑色沉积物”的沉积事件必然有比局部性成因影响更为广泛的因素。因而,七十年代以前很久,人们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30
页数:2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