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传播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研究:技术路径与关键议题

被引:8
作者
喻国明 [1 ,2 ]
程思琪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 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
[3]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传媒业; 认知神经传播学; 关键议题;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20.05.01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人工智能对传媒行业各个环节的涉入已经开始悄无声息地推动媒介生态的变革,内容生产自动化、智能分发精准化、内容形态多样化以及运营管理系统化,媒体生态体系每个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将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范式应用于传播学领域中人工智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人机交互中人的认知与情感状态,解释其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本文从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来论证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范式对传播学领域内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和现象展开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综合考虑人工智能在传媒业"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和"交互形态"三个方面的具体应用,围绕"人类智能如何转化为人工智能""人类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智能"三个基本问题,提出认知神经传播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可研究的主要方向与具体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5G时代:未来传播中“人—机”关系的模式重构 [J].
喻国明 ;
杨雅 .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0, 73 (01) :5-10
[2]   2019年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传媒业的应用与思考 [J].
赵蓓 ;
张洪忠 .
新闻与写作 , 2019, (12) :23-29
[3]   不止是“传声筒”:AI合成主播的特征、趋势与进化逻辑 [J].
杨嘉仪 ;
杨雅 .
教育传媒研究, 2019, (06) :28-32
[4]   人机·交往·重塑:作为“第六媒介”的智能机器人 [J].
林升梁 ;
叶立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9, 26 (10) :87-104+128
[5]   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机融合思考 [J].
刘伟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 (24) :16-24
[6]   从“用户体验”到“媒体用户体验”——关于媒体用户体验几个基本问题的探析 [J].
宫承波 ;
梁培培 .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 71 (01) :66-73
[7]   “媒体大脑”提供了怎样的深度融合新模式 [J].
傅丕毅 ;
徐常亮 ;
陈毅华 .
新闻与写作 , 2018, (04) :11-15
[8]   认知神经传播学:范式创新与研究框架 [J].
喻国明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8, 25 (01) :9-13+140
[9]   如何从技术逻辑认识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 [J].
张洪忠 ;
石韦颖 ;
刘力铭 .
新闻界, 2018, (02) :17-22
[10]   机器人写稿的技术原理及实现方法 [J].
申屠晓明 ;
甘恬 .
传媒评论, 2017, (09)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