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被引:15
作者
于孝东 [1 ,2 ]
唐晓红 [3 ,4 ]
吕家恪 [3 ]
罗友进 [3 ,2 ]
王力 [1 ,2 ]
魏朝富 [3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城乡建设学院
关键词
稻草; 腐解; 胡敏酸; 组成与结构;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1.024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稻草腐解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草腐解过程中土壤胡敏酸的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旨在丰富农作物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胡敏酸化学组成、性质与结构变化的特征。在试验培养条件下,施用稻草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1.71%,腐殖质含量增加了51.93%,都在90d时达到最大值。施用稻草45d时的PQ值(HA在HS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降低,在90d和135d时的PQ值与45d时变化不大。施用稻草后土壤胡敏酸的色调系数(ΔlogK)逐渐减少,相对色度(RF)值迅速增大,胡敏酸的氧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增强。胡敏酸的元素组成以碳为主,含量在52%左右,其次为氧。H/C的比值逐渐降低,O/C的比值不断增大。羧基和酚羟基为主要的酸性基团。羧基含量先降低,后随着腐解的进行,其含量不断升高;酚羟基的含量变化与羧基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羰基含量逐渐增加。施用稻草会引起紫色水稻土胡敏酸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24 / 228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