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兼论陆表海沉积作用和早期成岩作用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附视频

被引:24
作者
雷卞军 [1 ]
付金华 [2 ]
孙粉锦 [3 ]
王勇 [2 ]
王身建 [4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
[2] 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4]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关键词
层序地层; 陆架内低水位体系域; 沉积—成岩响应; 马家沟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9839/j.cnki.dcxzz.2010.02.005
中图分类号
P534.42 [奥陶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论述马家沟组三级层序地层成因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层序地层格架。马家沟组马一段至马五段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除了Sq1为Ⅰ型层序之外,Sq2、Sq3、Sq4都是Ⅱ型层序。在陆架内Sq1和Sq4由TST和HST构成;Sq2、Sq3由TST、HST和ISLST构成。TST以正常盐度浅海中形成的生物灰岩和泥晶灰岩为特征,HST以准同生期近地表的略为咸化海水成因的泥晶—细粉晶白云岩为特征,陆架内低水位体系域(ISLST)由陆架内盐湖形成的巨厚的蒸发岩系构成。ISLST和HST在空间分布上和成因上是密切相关的,ISLST置于Ⅱ型层序的顶部或者近顶部比较合理。传统的层序地层学将层序界面置于高水位体系域与低水位体系域之间,在此建议将层序界面置于低水位体系域与海侵体系域之间的海侵面。编制了层序3的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全盆地层序古地理略图。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西沙群岛西琛1井碳酸盐岩白云石化特征及成因机制 [J].
魏喜 ;
贾承造 ;
孟卫工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2) :217-224
[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以靖边气田统5井区马五段上部为例 [J].
雷卞军 ;
张吉 ;
王彩丽 ;
王小蓉 ;
李世临 ;
刘斌 .
岩性油气藏, 2008, (01) :1-7
[3]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 [J].
姚泾利 ;
赵永刚 ;
雷卞军 ;
郝海燕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33-37+16
[4]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白云岩体成因及储集性能 [J].
李振宏 ;
杨永恒 ;
郑聪斌 .
海相油气地质, 2005, (03) :19-24
[5]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段白云岩成因分析 [J].
毕胜宇 ;
郑聪斌 ;
李振宏 ;
马俊宝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 (01) :1-4
[6]   “干化蒸发”与“回灌重溶”——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蒸发岩成因的新认识 [J].
包洪平 ;
杨承运 ;
黄建松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279-288
[7]   长庆气田中区“马家沟组”高频旋回层序地层学分析 [J].
田景春 ;
彭军 ;
覃建雄 ;
徐国盛 ;
张萌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1) :31-34+3
[8]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群中部块状白云岩的深埋藏白云石化机制 [J].
张永生 .
沉积学报, 2000, (03) :424-430
[9]   碳酸盐岩层序分析的微相方法——以鄂尔多斯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 [J].
包洪平 ;
杨承运 .
海相油气地质, 2000, (Z1) :153-157
[10]   鄂尔多斯奥陶纪马家沟期岩相古地理 [J].
冯增昭 ;
鲍志东 .
沉积学报, 1999,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