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

被引:159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人口增长; 人口密度; 郊区化; 城市空间结构;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利用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规律。首先分析都市区人口增长特征,并提炼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空间模型,发现: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郊区化,在90年代幅度加大;80年代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增长过程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特点;而90年代则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异质性特征日渐突出。继而,通过数学模型的回归研究北京都市区人口分布及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单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Clark模型在拟合北京城市人口分布方面占据优势,而Smeed模型拟合都市区人口分布的效果更好,参数变化说明当前郊区化的主体仍属“近郊化”。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1990年都市区双中心结构刚刚发育,2000年多核心结构比较明显但并不成熟;主要的次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20年来,基于人口分布的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903 / 9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杭州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化 [J].
冯健 .
地理学报, 2003, (03) :343-353
[2]   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 [J].
冯健 .
地理研究, 2002, (05) :635-646
[3]   北京城郊化空间特征与发展对策 [J].
宗跃光 ;
周尚意 ;
张振世 ;
郭瑞华 ;
陈红春 .
地理学报, 2002, (02) :135-142
[4]   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 [J].
冯健 ;
周一星 .
城市规划, 2002, (01) :58-65
[5]   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 [J].
张庭伟 .
城市规划, 2001, (07) :7-14
[6]   沈阳的郊区化——兼论中西方郊区化的比较 [J].
周一星 ;
孟延春 .
地理学报, 1997, (04) :3-13
[7]  
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M]. 科学出版社 , 周一星, 2000
[8]  
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胡序威等编著, 2000
[9]  
中国城市地理[M]. 商务印书馆 , 顾朝林等著, 1999
[10]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Using the Urban Growth Model to Estimate Housing Supply[J] . Christopher J. Mayer,C.Tsuriel Somerville.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