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被害人二元刑法体系之建构及其展开——以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为例

被引:1
作者
陈小彪 [1 ,2 ]
李瑞华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2] 西南政法大学特殊群体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中心
关键词
被害人教义学; 行为人-被害人二元体系; 个人信息; 需保护性; 值得刑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行为人刑法未将被害人作为主体纳入犯罪中作整体评价,有逾越刑法最后手段之危险。若须降低此种危险,被害人教义学提供了一个视角:被害人的保护可能性与需保护性为构建行为人——被害人二元刑法体系奠定了理论根基。应明确二元刑法体系的价值追求,以法益为桥梁,贯穿于行为人的值得刑罚性与被害人的值得保护性,将被害人的情感需求以规范回应,并重视被害人之行为对犯罪进程的影响。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从刑事政策、立法以及司法上全面落实二元刑法体系,既能使信息被害人获得刑法保护,又可对行为人不枉不纵。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被遗忘的犯罪被害人权利.[M].欧文·沃勒.群众出版社.2017,
  • [2] 法理学.[M].E·博登海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 [3] 当代刑法思潮论坛.[M].梁根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4] 刑事政策视野下的刑法教义学.[M].欧阳本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5] 德国刑法学.[M].希尔根多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 [6] 刑法的界限.[M].陈忠林.法律出版社.2015,
  • [7] 刑法论丛.[M].赵秉志;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3,
  • [8] 刑事法评论.[M].陈兴良;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 [9]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研究.[M].黄瑛琦; 著.法律出版社.2011,
  • [10] 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M].申柳华;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