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早志留世岩相古地理

被引:146
作者
郭英海
李壮福
李大华
张天模
汪泽成
余继峰
奚砚涛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
[2] 重庆煤田地质勘探研究所
[3]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4]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5] 山东科技大学
[6]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徐州
[7] 江苏徐州
[8] 重庆
[9] 北京
[10] 山东泰安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岩相古地理; 早志留世; 四川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地区早志留世沉积岩系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早志留世龙马溪期主要为局限的深水陆棚环境。小河坝期表现为浅水陆棚的扩展和深水陆棚的萎缩 ,沉积分异作用加剧 ,呈现出碳酸盐台地、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共存的古地理格局。韩家店期主要为潮坪 -浅水陆棚沉积。早志留世四川地区表现为沉积盆地充填变浅和海退式的演化趋势 ,具多物源的混合型陆棚沉积性质 ,沉积体系展布和沉积演化主要受包括黔中古隆起在内的前陆隆起带的NW方向扩展作用控制。有利储集体的发育主要取决于沉积环境 ,浅海砂坝和碳酸盐台地边缘相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如川东地区的“小河坝砂岩”和川南及川北地区发育的生物礁灰岩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