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化栽培的框架与技术体系探讨

被引:9
作者
曹宏鑫
张春雷
金之庆
石春林
葛道阔
许金芳
刘奇勇
高亮之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4]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南京
[5] 南京
[6] 济南
关键词
作物栽培; 数字化栽培; 框架; 技术体系;
D O I
10.13605/j.cnki.52-1065/s.2005.03.002
中图分类号
S318 [其他栽培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数学化栽培是作物栽培学为主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是数字农业的具体化和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栽培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框架与技术体系,阐述了开展数字化栽培研究与应用的意义、作用与功能。同时,对体系中的每项技术进行了解析,并对其国内外动态进行了简述。
引用
收藏
页码:4 / 7+40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化方向 [J].
胡伯海 .
农业网络信息, 2004, (01) :3-6
[2]   基于WebGIS的新疆自治区养分分区管理系统的建立 [J].
陈署晃 ;
毛端明 ;
许咏梅 .
现代化农业, 2003, (11) :27-29
[3]   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J].
苏希 .
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 2003, (10) :6-9
[4]   可视化技术及“模型-文档-视”结构在水稻生长模拟中的应用 [J].
米湘成 ;
敖合军 ;
邹应斌 ;
石纪成 ;
蔡盛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4) :164-167
[5]   基于网络的农业决策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附视频 [J].
王立舒 ;
威国强 ;
范永存 .
农机化研究, 2003, (02) :136-137
[6]   作物模拟技术在小麦栽培中应用的研究 [J].
曹宏鑫 ;
董玉红 ;
孙立荣 ;
王法宏 ;
张立民 ;
徐建华 ;
高亮之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3) :342-348
[7]   当代农业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 [J].
梅方权 .
计算机与农业综合版., 2003, (02) :3-5
[8]   应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管理 [J].
于宏源 ;
蒋琪 .
中国软科学, 2002, (04) :31-33
[9]   数字农业与我国农业发展 [J].
高亮之 .
计算机与农业, 2001, (10) :1-3
[10]   基于WebGIS的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J].
刘海涛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1, (03)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