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湿地处理不同浓度有机污水的差异分析

被引:22
作者
王晟 [1 ]
徐祖信 [1 ]
李怀正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所
[2]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潜流湿地; 人工湿地; 物质平衡; 供氧平衡; 大气复氧;
D O I
10.13227/j.hjkx.2006.11.010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供氧平衡及物质平衡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根系泌氧、水中自带溶解氧、植物吸收营养物在湿地净化中的贡献,并通过落空运行来启动大气复氧.结果表明,当处理Ⅳ类以下地表水时,根系泌氧和水中携氧可使基质内为好氧环境、出水DO>0;植物吸收和介质吸附可使N、P去除稳定.当处理生活污水时,植物供氧不足,基质内为缺氧/厌氧环境、铵氧化细菌和亚硝酸氧化菌数量只有氨化细菌的1/1 000~1/100,出水DO≈0,使基质易堵塞;植物吸收和介质吸附有限,氮去除率≤20%;磷去除率随介质吸附容量的饱和逐渐下降,运行前3个月去除率为54%,运行1a以后降低到5%.潜流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时污染负荷远大于植物供氧和吸收营养物的上限,是其存在技术局限的根本原因.启动大气复氧是湿地工艺改进的一个重要方向,预沉-常规湿地对COD、NH4+-N、TN、TP的去除率为79%、34%、36%、34%,预沉-落空湿地则为79%、88%、14%、69%,必须合理利用大气复氧才能实现去除总氮的最终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194 / 22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高水力负荷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湖水 [J].
汪俊三 ;
覃环 .
中国给水排水, 2005, (01) :1-4
[2]   潜流人工湿地的局限性与运行问题 [J].
尹炜 ;
李培军 ;
尹澄清 ;
台培东 ;
李海波 ;
郭伟 .
中国给水排水, 2004, (11) :36-38
[3]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有机质积累与基质堵塞 [J].
詹德昊 ;
吴振斌 ;
徐光来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5) :10-14
[4]   表面流与潜流式生态床处理农村污水 [J].
刘超翔 ;
胡洪营 ;
张健 ;
黄霞 ;
施汉昌 ;
钱易 .
中国给水排水, 2002, (11) :5-8
[5]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净化功能初探 [J].
吴振斌 ;
成水平 ;
贺锋 ;
付贵萍 ;
金建明 ;
陈辉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6) :715-718
[6]   Phosphat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s, slags and zeolite to be used as substrates in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J].
Sakadevan, K ;
Bavor, HJ .
WATER RESEARCH, 1998, 32 (02) :393-399
[7]  
物理化学.[M].梁英教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8]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许光辉;郑洪元 主编.农业出版社.1986,
[9]  
土壤微生物实验法.[M].日本土壤微生物研究会 编;叶维青等 译.科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