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业文明的早熟、融合发展与再生性

被引:5
作者
陈绵水
冷树青
机构
[1] 九江学院社会系统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农业文明; 地理条件; 早熟; 融合发展; “内外周期”; 再生性;
D O I
10.15991/j.cnki.411028.2010.02.025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地理环境是决定中华农业文明源远流长而又缓慢发展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因素。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决定了中华农业文明的早熟性,封闭博大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早熟的中华农业文明的独立与融合发展,由此进一步产生了地主制经济、儒家思想和宗法郡县制,三者间又高度互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特殊自我调节功能的周期性再生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后发文明系统跳跃转型的基本特征 [J].
冷树青 ;
夏莉芳 .
求索 , 2009, (04) :48-50
[2]   论中国封建社会结构 [J].
李苏琴 ;
冷树青 ;
邹菊如 .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01) :155-157
[3]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J].
竺可桢 .
中国科学, 1973, (02) :168-189
[4]  
中国文明起源研究.[M].朱乃诚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5]  
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M].庞卓恒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中西文化比较.[M].徐行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世界文明史.[M].马克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中国历史地理学.[M].蓝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10]  
发展社会学.[M].张琢;马福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