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性状的演变
被引:6
作者:
郑洪兵
[1
]
王喜华
[2
]
邓川
[2
]
徐克章
[3
]
刘武仁
[1
]
郑金玉
[1
]
赵洪祥
[1
]
李大勇
[3
]
杨光宇
[1
]
陆静梅
[4
]
机构:
[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4]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叶片;
遗传改良;
大豆;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吉林省1923-2005年育成的30个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材料,通过2005和2006两年田间试验在R2、R4和R6期对叶部性状演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随育成年代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从1923年的1 197.80kg.hm-2增加到2005年的2 305.545 kg.hm-2,82年来增加了1 107.73kg.hm-2,平均每年增加14.60kg.hm-2;单株叶面积、单株叶片数目、长宽比和叶面积指数(LAI)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近而增加,小叶面积随着育成年代的推近而降低;新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在生殖生长期均大于老品种,尤其在后期有较长的绿叶期;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R2和R4期与单株叶片数目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叶部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在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过程中可以考虑作为选择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4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