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免疫电镜技术研究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变化附视频
被引:9
作者:
周春华,章友康,王海燕,邹万忠,樊景禹
机构:
[1] 北京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海军总医院肾内科,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医学教研室
来源: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免疫电镜,细胞外基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肾小球硬化机制,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重复阿霉累注射加一侧肾切除所诱发的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中细胞外基质(ECM)成份-Ⅲ型、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N)和纤维连结蛋白(FN)进行了定位、定量、定性的研究,并对肾小球基底膜(GBM)和系膜区上述成份的正常分布及硬化过程中的变化作了比较。结果显示:正常鼠LN、FN在系膜区和GBM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Ⅳ型胶原则基本相同,这三种成份在GBM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肾小球硬化过程中LN、FN、Ⅳ型胶原明显积聚,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期与正常鼠相比,增加幅度为1.0~3.2倍(P<0.01);肾小球硬化后期GBM内不再显著增加,而系膜区内则持续增加.正常肾小球内不存在的Ⅲ型胶原在硬化早期无明显积聚,其后急聚增多至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期。与对照组相比,GBM与系膜区Ⅲ型胶原分别增加了13.9及32.3倍。我们用该技术证实了ECM成份积聚是肾小球硬化的基本病理特征。Ⅲ型间质胶原从无至有,增加幅度最大,似提示与肾小球硬化有更直接、密切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64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