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与体外成骨研究

被引:15
作者
曹聪
董英海
董宇启
路丽明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机构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骨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骨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骨科,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上海,),(上海,),(上海,)
关键词
血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骨生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29 [人体组织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1 ;
摘要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成人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方法,观察成人血源性MSCs体外成骨潜能。方法抽取成年志愿者外周静脉血30份,每份15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为1.077g/ml)梯度离心,取单个核细胞在含有20%胎牛血清的α-MEM培养液中培养扩增MSCs,流式细胞仪分析MSCs表型。第2次传代培养时在培养液中添加成骨诱导因子(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维生素C和1,25二羟维生素D3)。第5代传代细胞检测碱性磷酸酶、型胶原(collagentype,Col)、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表达,连续培养1个月后检测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成人外周血中存在MSCs,集落形成率为0.27±0.22/106单个核细胞,表达CD44、CD54、CD105和CD166,而不表达与造血系相关的CD14、CD34、CD45及内皮细胞特异的CD31。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维生素C和1,25二羟维生素D3可作用于传代培养的血源性MSCs,表现为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产物电泳条带显示ColI、OC和ON表达,盐酸四环素荧光标记证实有钙结节形成。结论建立的成人MSCs分离、培养条件可分选出外周血贴壁生长的细胞中一组独特的细胞群。成人血源性MSCs具有较强的体外成骨潜能,可望成为一种新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引用
收藏
页码:642 / 6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优化培养 [J].
庞永刚 ;
陈文弦 ;
崔鹏程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4, (03) :220-224
[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其鉴定 [J].
殷晓雪 ;
陈仲强 ;
郭昭庆 ;
马庆军 ;
党耕町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4, (02) :88-91
[3]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与脱钙骨复合移植治疗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J].
吴成如 ;
董英海 ;
高学纯 .
中华外科杂志, 2001, (02) :51-5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