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本土化中的相对主义误区——兼论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的取向

被引:3
作者
张戟晖 [1 ,2 ]
机构
[1] 浙江省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
[2] 浙江省团校
关键词
本土化; 意识; 中国社会组织; 学术话语; 本土理论; 应然层面; 相对主义; 因果机制; 情境; 实然; 研究者; 社会科学; 第三部门; 志愿部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0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120401 ;
摘要
<正>一、本土化争议的根源所谓的本土化争议,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科学中自有的两大传统——解读传统与解释传统(赵鼎新,2012);在社会科学中,形式性越强的学科,其对普遍性解释的关注度超过了对某些具体现象背后文化或意义的追求,而对注重解读传统的学者来说,揭示某一现象的本土意义,远比在比较中把握所谓的规律更有价值;这正是为什么经济学家很少会说中国的经济学;而人类学者和文化学者,则往往喜欢论述中国人的特质和中国人的社会科学之类议题的原因所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Prospects for organization theory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Institutional fields and mechanisms [J].
Davis, GF ;
Marquis, C .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5, 16 (04) :332-343
[2]  
变革之道.[M].秦晖; 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3]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 [J].
彭玉生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3) :1-3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