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的不同利用方式对果—草人工生态系统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张桂荣
李敏
机构
[1] 菏泽学院园林工程系
关键词
果-草人工生态系统; 土壤; 理化生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D O I
10.13758/j.cnki.tr.2007.05.012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果-草人工生态系统中牧草的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覆盖、刈割压埋、畜肥还园3种利用方式均能较清耕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土壤密度,稳恒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分析发现,除全P与纤维分解菌、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为负相关外,其余养分与生物因子间均呈正相关,且多数养分与生物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经通径分析发现,脲酶、硅酸盐细菌、纤维分解酶是促进有机质积存的主要生物因素,蔗糖酶是影响N、P、K速效养分的最主要因子,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纤维分解菌只是选择性地对有机质的积存和N、P、K速效养分的形成起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06 / 8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几个典型华南人工林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微生物特性研究 [J].
薛立 ;
吴敏 ;
徐燕 ;
李燕 ;
屈明 .
土壤学报, 2005, (06) :1017-1023
[2]   免耕留茬秸秆覆盖对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J].
秦嘉海 .
土壤, 2005, (04) :447-450
[3]   黄土高原区果园生草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J].
郝淑英 ;
刘蝴蝶 ;
牛俊玲 ;
解晓红 ;
李登科 .
土壤肥料, 2003, (01) :25-27
[4]   柑桔园不同土壤管理方法比较试验 [J].
李青 ;
袁韬 .
中国南方果树, 2002, (01) :11-13
[5]   黄土塬区果园套种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J].
张成娥 ;
杜社妮 ;
白岗栓 ;
梁银丽 .
土壤与环境, 2001, (02) :121-123
[6]   秸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固氮菌数量年变化的影响 [J].
高美英 ;
刘和 ;
秦国新 ;
乔永胜 ;
王中英 .
果树科学, 2000, (03) :185-187
[7]   石质山地苹果园间作绿肥试验 [J].
任凝辉,籍越 .
北方果树, 1999, (04) :10-11
[8]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J].
焦如珍 ;
杨承栋 ;
屠星南 ;
盛炜彤 ;
焦如珍 .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04) :34-40
[9]   旱地苹果园土壤管理制度的探讨 [J].
赵建民 ;
赵锋 .
果树科学, 1995, (01) :32-34
[10]   覆盖对果园土壤水热状况及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卜万锁,段泽敏,司祥麟,李润临,陈铁柱 .
华北农学报, 1994, (03) :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