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围岩协同锚固系统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与应用

被引:29
作者
龙景奎 [1 ,2 ]
蒋斌松 [1 ,2 ]
刘刚 [1 ,2 ]
祖自银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巷道围岩; 锚固系统; 作用机理; 协同作用; 协同效应;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2.03.020
中图分类号
TD353.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巷道围岩锚固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多尺度、多层次控制变量的竞争与合作过程,以及由其产生的系统演化规律,提出了巷道围岩协同锚固的研究思路。借鉴协同原理和方法,从协同锚固的内涵、基本特征、系统组成等方面,构建巷道围岩协同锚固系统,提出该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锚杆(索)系统内部的协同作用以及锚杆(索)系统与围岩系统之间的协同锚固机理,并提出协同锚固设计的一般流程、内容和方法。研究表明,协同锚固系统强调子系统在宏观及微观上的协作与优化,通过协同作用使系统性能在宏观整体上大于各子系统、要素之简单总和,因而是优化局部、增强整体性能的一项控制机理及技术,更加符合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本质和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深部巷道预应力协同支护数值分析
    李元
    刘刚
    龙景奎
    [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1, 28 (02) : 204 - 208+213
  • [2] 岩石损伤协同特征分析
    于广明
    潘永战
    王国艳
    [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8 (04) : 5 - 8
  • [3] 预应力锚杆支护参数的设计
    康红普
    姜铁明
    高富强
    [J]. 煤炭学报, 2008, (07) : 721 - 726
  • [4] 深部巷道围岩承载结构的数值分析
    李树清
    王卫军
    潘长良
    [J].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03) : 377 - 381
  • [5] 煤巷锚杆-锚索支护互补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赵庆彪
    侯朝炯
    马念杰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 (04) : 490 - 493
  • [6] 围岩稳定分析的非线性理论研究
    许传华
    任青文
    [J]. 岩土工程技术, 2003, (03) : 142 - 146
  • [7] 岩体锚固承载结构的构成分析
    孔恒
    王梦恕
    高海宏
    [J]. 西部探矿工程, 2003, (02) : 97 - 99
  • [8] 岩石力学系统演化过程研究现状
    王来贵
    刘向峰
    宁民霞
    贺丽萍
    黄润秋
    [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2, (05) : 590 - 594
  • [9] 巷道围岩主次承载区协调作用
    朱建明
    徐秉业
    任天贵
    高谦
    [J]. 中国矿业, 2000, (02) : 46 - 49
  • [10] 斜坡失稳时间的协同预测模型
    黄润秋
    许强
    [J]. 山地研究, 1997, (01) : 7 - 12